叶恒强,男,生于1940年7月,广东省番禺市人,汉族。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任金属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8)、所长(1998-2001);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2000-2004);973计划《材料计算设计与性能预测基础问题》项目(2001-2004)首席科学家。1981、1985年在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82年在比利时Antwerp University;198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86-)、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物理学院教授(2002-)。
叶恒强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材料物理化学(二级)。20世纪70年代,他对高温合金材料的故障分析中,发现了冲击韧性随硅含量出现马鞍形变化的规律,为冶金产品的质量改进做出了贡献。80年代初,对层状晶体的长周期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了两种新的相畴、用高分辨点阵像确定了碳化硅中6种多型体的结构。80年代中,他与合作者与国外同时独立地发现晶体块体中传统晶体学不允许的五次对称性,进而与合作者发现并研究了二十面体对称、八次对称等准晶相,为我国在准晶实验研究居于国际前列做出了贡献,为此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固体原子像的研究者之一,他对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高温合金长时间时效析出的拓扑密堆相中发现了四种新相及大量的平移畴 、旋转畴结构,总结出这类相结构的晶体学构造规律。此成果获198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用高分辨像直观揭示合金非公度结构的原子模型、在固体表面与界面中观察到新的重构与界面及应产物。已发表250余篇学术论文,合作出版了《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等六部著作。他先后主持重大基金项目两项:“材料表面与界面研究”(1992~1996);“金属间化合物关键基础性问题研究”(1998~2001)。他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协助郭可信先生指导的博士生张泽、硕士生王大能获首届(1985年)吴健雄物理奖。指导的博士生已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叶恒强还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晶体精细结构的电子衍射与电子显微镜研究”; 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电子微衍射图及解释”;1994年获钱临照奖(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1996年获何粱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材料界面结构的研究”;2002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非晶态与纳米晶形成及结构研究”。
社会兼职有:973计划顾问专家组成员(第三届2004-2006; 第四届 200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材料科学与工程)成员(199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成员(2000-)。现任《Materials Letters》主编之一(2003-);《材料研究学报》主编(2001-)。